最近好多邻居在楼下聊天,话题绕来绕去都离不开:“今年冬天得有多冷?”我妈翻出压箱底的老黄历,指着上面的话说:“冬天冷不冷,就看中伏热不热。”这话听着玄乎,其实有门道。
咱先说说啥是中伏。
三伏天分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其中中伏最闷热。
打个比方,三伏天像烧红的铁板,初伏是刚放上去温乎,中伏就是烧得最旺的时候,末伏才是慢慢降温。
今年初伏快结束了,过两天就进中伏,到时候估计得热得人直喘气。
老话说“中伏热破头,寒冬冻破裘”。
啥叫“热破头”?
就是中伏热得邪乎,太阳晒得人脑袋发懵,出门走两步衣服全湿透。
我老家去年就这么个情况,中伏那半个月,天天40度往上蹿,村口的老井都快被晒干了。
结果到了冬天,雪下得跟不要钱似的,棉裤穿两层都冻得腿疼,屋檐下的冰溜子能挂到膝盖,那叫一个冷。
反过来,要是中伏凉飕飕的,冬天反而不会太冷。
前年中伏我就有印象,那会儿白天也就28、9度,穿个短袖还得披件薄外套。
结果那年冬天,雪下得特别少,屋里有暖气,我在家只穿件秋衣都不觉得冷,小区里的流浪猫都敢在太阳底下打盹儿,一点不哆嗦。
为啥中伏热不热能看出来年冬天冷不冷?
老祖宗观察了几百年,总结出个理儿:夏天热的时候,大地就像个大蒸笼,把热量都存起来了;到了冬天,这些热量慢慢往外散,夏天存得越多,冬天就越暖和。
反过来,夏天要是凉快,存的热量少,冬天自然就冷。
就跟咱家里烧土暖气似的,烧得旺的时候,停暖后屋里还能热乎好几天;要是烧得慢,停暖后立马就凉了。
《农政全书》里也说过类似的话:“夏热冬必寒,夏凉冬必温。”夏天和冬天的气候,就像跷跷板的两头,夏天热得狠,冬天就冷得狠;夏天凉得快,冬天就暖得快。
这都是老祖宗看天吃饭总结出来的经验,错不了。
现在大家都讲究科学,其实这道理也能用现在的知识解释。
夏天太阳照射时间长,地面吸收的热量多,这些热量会以大气环流、海洋温度等形式储存起来。
到了冬天,这些储存的热量慢慢释放,就会影响冬季的气温。
所以中伏越热,储存的热量越多,冬天就越有可能冷;中伏凉快,储存的热量少,冬天就偏暖和。
那今年中伏啥情况?
现在正处在初伏尾巴尖儿,过两天就进中伏了。
我查了下最近的天气预报,华北、黄淮一带中伏前期可能会有持续高温,局部地区可能突破40度。
不过具体热成啥样,还得看接下来的天气变化。
不管咋说,老祖宗的农谚说了上千年,多少还是有点准头的。
咱老百姓过日子,最实在的就是提前准备。
要是中伏热得邪乎,冬天就多备点厚棉袄、暖宝宝;要是中伏凉飕飕的,棉被薄点也没事儿。
心里有个数,日子过得才踏实。
你家那边中伏这两天热不热?
你觉得今年冬天会冷还是暖?
不妨多留意观察,老祖宗的法子,有时候还真挺灵的。
华泰优配-华泰优配官网-专业炒股配资公司-平台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