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俊晔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条动态,说自己特别想两个孩子,恨不得现在就飞过去看看他们。
这条消息一出,评论区直接炸了锅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:你也好意思说这句话?
这话说得轻巧,可你这些年在哪呢?
说实话,很多网友对具俊晔这个“突然想念”的说法都挺反感的。
不是说不能表达思念之情,但关键是你有没有资格说这话。
这么多年,孩子生病住院的时候你在哪?家长会通知发到群里,你有没有回过一句“我来”?
孩子第一次表演节目、第一次领奖状,这些重要时刻你出现过吗?
大家觉得,他现在跳出来讲这种话,更像是在蹭热度,打着亲情的名义博取关注,说白了就是在立人设。
汪小菲倒是没藏着掖着,直接站出来怼了一句:“你说你想孩子?那你之前都在干嘛?”这话虽然听着有点冲,但句句是实情。
汪小菲平时说话确实不怎么讲究方式方法,甚至有时候还喜欢在微博上“开麦”,但他有一样好处,从不缺席孩子的成长。
不管是半夜发烧送医院,还是学校有活动要家长到场,他基本都能到场。
接送上下学、辅导作业、陪孩子看病、处理学校的突发情况……该有的他一样都没落下。
有网友就说:“人家嘴上不甜,但行动最诚实。”
说到房子的事儿,那就更复杂了。
台北那套豪宅原本是汪小菲买的,首付两亿多台币,每个月还要还83万,全是他一个人扛下来的。
离婚之后,大S带着孩子住进去了,后来孩子们搬出来了,房子却一直留给了她和具俊晔。
但最近汪小菲干脆利落地宣布断供,理由也很简单,看不下去了。
他说自己已经做了太多不该做的事儿,也该停一停了。
这一招直接戳中了对方的软肋,也让外界看清了一个事实:汪小菲或许脾气不好,但在养孩子这件事上,他比谁都认真。
S家这边的情况也不太妙。
S妈最近急得团团转,因为联系不上汪小菲,居然跑去汪家找保姆帮忙传话。
这操作也是让人无语。更离谱的是,她还搞了个AI合成视频,里面说“我女儿回来了”,结果被网友集体批评是在消费大S的离世。
很多人都觉得,不管出于什么目的,用AI做这种内容都不合适,尤其还牵扯到刚去世不久的亲人。
这也让S家的形象雪上加霜,舆论风评直线下滑。
目前孩子们的状态还算稳定,已经搬到汪小菲在台北租的新房子里,由马筱梅亲自照顾。
看得出来,筱梅对孩子的事儿特别上心,生活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。
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不错,情绪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。
对于他们来说,可能并不太理解大人之间的恩怨纠葛,但他们能感受到身边环境的变化。
至少现在的生活节奏正常,有人陪伴,有人关心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再来看看具俊晔,除了在网上喊两句“我想孩子”,好像也没见他干点实事。
前阵子他还跟着小S跑韩国去了,说是筹备一个“纪念雕像”,打算明年建好。
网友一听就乐了,说你这不是搞个纪念工程嘛,现实问题还没解决呢,先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?
有人说他这是在借大S的热度继续维持自己的存在感,也有人说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看起来像个“深情男人”。
但问题是,这种行为真的有用吗?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光靠表面功夫,没人会真正买账。
其实从整个事件来看,最受伤的还是孩子。
他们现在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,需要的是稳定的家庭环境和持续的情感支持。
而不是今天这个站出来说“我想你们了”,明天那个又搞个纪念雕塑,后天再来个社交媒体发文。
孩子们不需要这些花里胡哨的表演,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陪伴和关爱。
具俊晔如果真想弥补过去的缺席,就应该拿出实际行动来。
比如主动沟通,争取见面的机会;比如参与一些日常事务,哪怕只是打个电话问问近况也好。而不是每次都是在网络上高调发声,制造话题,把孩子当成自己刷存在感的工具。
这样不仅帮不到孩子,反而会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。
至于S家这边,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内外交困。
家里长辈频频出招,却总让人感觉方向不对,缺乏实际效果。
与其整天想着怎么跟汪小菲“硬碰硬”,不如多想想怎么给孩子提供一个更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。
否则,不管是谁赢了舆论战,最后吃亏的还是孩子。
华泰优配-华泰优配官网-专业炒股配资公司-平台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